在上一篇文章裡,傑克分享了 4 個關於丹麥的冷知識,讓你對丹麥有個初步的認識!那麼要真正了解一個國家,其實單靠幾個冷知識,一定是遠遠不夠的。
所以為了讓喜歡丹麥的你,可以更深入了解丹麥這個國家。
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,傑克想要分享關於丹麥的傳統文化和迷信,讓將丹麥放進旅遊清單之前,能夠更加地認識它!
關於丹麥要知道的文化和迷信
丹麥傳統文化 1:丹麥打貓節

在丹麥,有一個名為「打貓節(Fastelavn)」的傳統,這是當地在每年復活節前 7 個禮拜的星期日,所舉辦的傳統活動。
在這項打貓節的傳統裡,丹麥人會將黑貓放進木桶裡,接著不斷敲打木桶,直到木桶敲破為止。丹麥人相信,透過這個傳統,可以幫他們消除厄運,將惡魔趕走。
看到這裡,你心中也許會有個疑問!
為什麼丹麥人會這麼忍心,將黑貓放進木桶裡敲打呢?
其實呢,在中古世紀的西方國家,黑貓普遍被認為是女巫的化身,以及撒旦的使者。也因為如此,黑貓在西方國家可說是一種惡運的象徵。
所以當時的丹麥人,就會在打貓節期間,將黑貓放進木桶裡,並且不斷地毒打牠們,直到黑貓死亡為止,藉此來驅趕惡靈,以及避免城鎮遭受瘟疫肆虐!
然而隨著時間過去,雖然打貓節仍然是丹麥非常著名的傳統活動。不過現在的丹麥人,在打貓節時,已經不會再做出毒打黑貓這種殘忍的行為。
相反的,現在的丹麥打貓節,已經逐漸跟萬聖節活動有點類似。
在打貓節期間,丹麥人會讓小朋友穿上奇裝異服。並且將黑貓的貼子或圖像,放入裝滿糖果的木桶裡面,接著再讓小孩子參加敲打木桶的活動。
在這個活動中,只要第一個擊破木桶,成功讓糖果灑出來的人,就會獲得「貓咪女王(Kattedronning)」的稱號。
至於如果成功將最後一塊木桶擊碎的人,則會獲得「貓王(Kattekonge)」的稱號。
雖然打貓節的活動是起源於殘忍的民間習俗,但隨著時代的演進,也成功讓源自中古世紀的打貓節,變成是一個老少咸宜的趣味傳統活動!
丹麥傳統文化 2:丹麥仲夏節

在每年的 6 月 23 日,是丹麥人一年一度的「仲夏節」,同時也被稱作是「施洗約翰日(Saint John’s Eve)」。
在仲夏節這一天,丹麥人會在各地築起篝火,並且一群人會圍繞在篝火邊,吃著燒烤、配著啤酒,一起開心地跳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因為丹麥是一個非常靠近極圈的北歐國家。所以在仲夏節這一天裡,即使時間已到晚上,戶外依舊是一片明亮。
因此仲夏節也成為丹麥人,用來慶祝他們熬過漫長的冬至,準備迎接陽光燦爛的春夏盛宴。
不僅如此,在仲夏節這天的晚上 10 點左右,丹麥人會在築起的篝火上方,放上一個女巫造型的布偶。透過焚燒女巫,來象徵黑夜與災厄的離去,準備迎接光明的到來。
至於丹麥人會焚燒女巫的原因,則要追溯至 16 世紀。當時的丹麥在經歷宗教改革過後,時任丹麥國王「克里斯蒂安四世(Christian IV)」,就曾頒大規模執行「獵巫行動」。
當時的人認為,巫術跟不幸會劃上等號。所以有巫術的人,就會被認為是邪惡的人,或者是魔鬼的化身!
也因為如此,在當時有許多只要被指控為「女巫」的女性,就會被認為是十惡不赦的罪人,並且被處以火刑。
所以在仲夏節這天,當地人就會將女巫綁在木架上,並且用火將她們活活燒死。
最後隨著獵巫行動在 18 世紀後逐漸消失,丹麥仲夏節傳統裡,焚燒女巫的舉動,才一律改為使用女巫布偶,作為是女巫的象徵。
值得一提,仲夏節是北歐國家非常重視的節日之一,像是在瑞典、芬蘭和挪威等國家,也都將這一天視為是國定假日,並且都有屬於自己的慶祝活動喔!
丹麥傳統文化 3:丹麥聖馬丁之夜

每年的 11 月 11 日,是歐洲天主教徒都非常重視的「聖馬丁節(St. Martin’s Day)」。而聖馬丁節的起源,主要是為了慶祝天主教聖人「馬丁(Martin)」,所舉辦的傳統節日。
那麼每當到了聖馬丁節的前一天,也就是丹麥人一年一度,最期待的「聖馬丁之夜(Mårtensafton)」!
因為在聖馬丁之夜裡,丹麥人會跟親朋好友們聚再一起,大啖「烤鴨」來慶祝這一天。
至於為什麼會吃烤鴨呢?
首先要知道,在歐洲的其他國家,一般在聖馬丁節所吃的傳統料理,都是「烤鵝」才對,是後來傳到丹麥,才改成吃烤鴨!
據說,馬丁在西元 4 世紀的時候,起初是一位羅馬士兵。不過在後來的某天,馬丁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後,他便辭去軍人身份,轉而投向傳教士一職。
隨著馬丁是一位性格善良,樂於助人的大聖人,因此當法國人在挑選大主教的候選人時,當地居民的腦海裡,第一個想到的最佳人選就是馬丁!
不過當時的馬丁,由於性格內向、害羞,不想要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,所以就試圖躲到鵝舍裡。
有趣的是,當馬丁跑到鵝舍之後,裡面的鵝群就突然呱呱大叫,而經過鵝群這一叫,也讓馬丁的行蹤立馬曝光。
最後在當地人不斷起舞之下,馬丁也就順利被拱上圖爾(Tours)大主教的職位!
隨著馬丁因為鵝舍事件而成為大主教之後,當地人也開始在 11 月 10 日這一天,一起吃烤鵝來慶祝馬丁成為大主教。
可是在丹麥呢,由於鵝的體型太大,一般家庭的烤箱根本裝不進去,因此丹麥人就把鵝改成鴨。
久而久之,本該在聖馬丁之夜吃的烤鵝料理,就逐漸變成「烤鴨」料理囉!
丹麥傳統文化 4:丹麥復活節的「玩笑信件」

在丹麥每年的復活節,都會有一個名為「Gækkebreve」的傳統,也就是俗稱是「玩笑信件」!
這項傳統通常會在復活節前夕舉行,丹麥人會將白紙對折、裁剪成雪花形狀後,在紙上寫下一首詩,並且使用小圓點來署名,最後將雪花卡片寄出。
然而當收到雪花卡片的人,就必須根據信中的內容和署名提示,來猜出是誰寫的卡片。
如果收信人在復活節之前,成功猜到的話,那麼寫信的人,就必須送給收信人,一個復活節彩蛋當作禮物。
相反的,如果收信人到復活節當天,依然沒有猜到的話,則必須要送給寫信人,一個復活節彩蛋當作禮物。
至於這個玩笑信件的傳統起源,據說是源自於 18 世紀的農村地區。
當時的丹麥人會透過這個傳統,將自己平常不好意思表達的想法,藉由匿名的信件送給對方,既可以作為是一種惡作劇的行為,也可以當作是一種告白的嘗試。
直到現在,這個每年在復活節前的 Gækkebreve,依然是丹麥人非常重視的傳統活動之一。
如果具體想要了解「玩笑信件」的活動是怎麼做的話,那麼也可以透過此影片,好好學習一下囉!
丹麥傳統文化 5:丹麥新年的「女王演講」

通常只要到了12 月 31 日這一天,到處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新年氣氛。不僅如此,世界各國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,來準備迎接新的一年。
以台灣為例,在每年跨年這一天,各個城市都會舉辦跨年演唱會,以及施放煙火來迎接新的一年!
然而在丹麥,他們在 12 月 31 日這天,都有一個名為「新年演講(New Year’s Speech)」的傳統。
也就是在這一天的晚上六點,會由丹麥國王或女王(現今為瑪格麗特二世),進行全國性的現場演講。
而在這場新年演講裡,國王或女王會總結今年度,在全球發生的重大事件,以及丹麥當地的重要政治事件等等,可以說是丹麥人的年度回顧。
至於新年演講的起源,據說是起源於 1880 年代,最一開始是由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(Christian IX)所發起!
在當時,克里斯蒂安九世發表一個名為「Toast to the Fatherland(向祖國乾杯)」的全國演講,想要藉此讓丹麥國民能夠更加團結,抵禦外敵。
隨著當時國王的演講,也順利的讓丹麥國民的凝聚力更強,後來也讓這項傳統被保留下來,並且延續至今。
有趣的是,傳聞甚至有博弈業者,會在每年的新年演講前開賭盤,來預測今年女王會在年度演講中,提到什麼重大事件,是不是很有趣呢?
那麼如果有興趣,想要了解歷年的新年演講內容,也可透過此連結,好好閱讀一下囉!
丹麥傳統文化 6:丹麥的聖誕節啤酒節

在每年 11 月的第一個星期五,是丹麥人最期待,一個名為「J-Dag(J-Day)」的節日。只要一到晚上 8 點 59 分,全國各地的喝酒場所,就會推出聖誕節的專屬啤酒!
首先要知道,J-Dag 的正式名稱為「Julebrygsdag(中文為聖誕釀造日)」。
這個節日是由一間名為「樂堡(Tuborg)」的丹麥啤酒廠,於 1990 年,聖誕期間推出限定款啤酒「Julebryg」之後,就意外地成為當地熱門的傳統節日之一。
隨後也因為,11 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即將靠近聖誕節,所以這一天也就被丹麥人當作是,聖誕期間開始的第一天。
所以一但只要到了這天的晚上 8 點 59 分,就可以聽到丹麥各地的酒吧,播放著經典的聖誕歌曲《Jingle Bell》,並且開始推出聖誕節專屬的啤酒-「Julebryg」!
值得一提的是,「Julebryg」最後也成為聖誕節啤酒的代名詞,而目前在丹麥主流的聖誕啤酒,都是由「嘉士伯 (Carlsberg) 」和「樂堡 (Tuborg)」兩間啤酒廠所推出。
如果想要自己購買的話,只要在聖誕期間內,到一般的超市或賣場都能夠看到。
所以之後有機會在聖誕節期間,到丹麥旅行的話,不妨也可以體驗看看當地的聖誕節啤酒囉!
註:未成年請勿飲酒!
丹麥傳統文化 7:丹麥人的 Hygge 文化

在瑞典的冷知識裡,我有提過瑞典人有屬於自己的「Fika」文化。而「Fika」廣義來說,可以泛指瑞典人所追求的放鬆時刻。
然而在丹麥,他們也有一個名為「Hygge(英文發音爲 hoo-gah)」的社交傳統!
這一詞,在丹麥文裡並沒有一個直接、精準的意思,因為它可以代表舒服、舒適、快樂和享受當下等意思。
雖然說「Hygge」有不同的解釋意義,但它卻是丹麥人的人生經典哲學!
因為具體來說,「Hygge」可以泛指任何能夠感到舒適、愜意的行為,可以是與三五好友相聚小酌,亦或是慵懶地待在家裡耍廢一整天。
基本上,只要是道道地地的丹麥人,生活中總是離不開「Hygge」!
即使生活再忙再累,也是要撥出時間,好好的「Hygge」一下,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輕鬆、舒適的事情。
也因為丹麥人將「Hygge」視為是他們的生活態度,因此也讓丹麥在 2023 年的《世界幸福報告》中排名第二,僅次於同樣身為北歐國家的芬蘭!
不僅如此,甚至有許多人因為想要了解丹麥人的「Hygge」哲學,進而做了許多研究和出書,來探討丹麥人的生活態度。
只是呢,丹麥人的「Hygge」看似幸福美好,但也在無形中,成為「排外」的一種隔閡!
因為丹麥人已經將「Hygge」,視為是自己國家不可動搖的文化,並且享受在其中,而對於非丹麥人的我們,卻難以融入他們的「Hygge」文化。
所以如果想要真正跟丹麥人打成一片,或許要先好好研究一下「Hygge」是什麼,否則就很有可能被當作是外人,永遠融入不了丹麥人的群體中喔。
丹麥傳統迷信 1:不可再貓面前講八卦

在丹麥,當地人認為貓是一個最大的「謠言散播者」!
也因為如此,丹麥人非常忌諱,在貓的面前談論任何八卦。
因為如果他們在貓咪面前,無意間透露八卦的話,那麼在不久的將來,這些八卦就會變成眾人茶餘飯後的話題之一。
所以如果你本身家裡有養貓的話,之後再講三五好友的八卦時,請記得要講小聲一點,不然被貓聽到的話,或許很快就會傳出去囉!
丹麥傳統迷信 2:跨年從椅子一躍而下能夠帶來好運

在丹麥,新年除了聽女王演講、在朋友家門前砸盤子外,還有另外一個要做的就是「從椅子上一躍而下」!
丹麥人相信,在跨年的最後一刻,如果順利從椅子上跳下地面的話,才算是真正跨越到新的一年,並且能夠在未來一整年帶來好運。
也因為如此,每到新年跨年,世界各國的居民都在倒數,等待煙火綻放的那一刻時,或許丹麥人都已經站在椅子上蓄勢待發,準備在零點零分時,一躍而下,來迎接新年的到來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延伸閱讀:
更多文章 ⇒ 香水相關
更多文章 ⇒ 葡萄酒相關
更多文章 ⇒ 冷知識相關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如果傑克的冷知識文章,有勾起你想要探索世界的慾望,不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預定自己的旅行:
透過以上連結預定任何行程都不需要額外支付任何費用,並且能夠支持傑克,讓我繼續提供更多更好的文章給你!
=============
結語
希望這篇關於丹麥的傳統文化和迷信分享,能夠讓你對丹麥文化有初步的了解。其實丹麥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我們去發掘,而這也是我分享各國文化的初衷。
畢竟我們現在都生活在地球村中,如果能夠多了解不同國家的風情與文化,又何嘗不是件有趣的事情呢?
同時,在跟你分享國家的冷知識和文化迷信的過程中,傑克也是在滿足自己想要旅行的小小願望!
所以我也會陸續提供各種有趣的國家冷知識,希望能夠讓你也喜歡上各國風情。
另外,如果對於文章內容有任何想法或建議,歡迎隨時留言讓我知道,我會盡快回覆,謝謝!